理论学习系列二:利益观
1、何为利益观:
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分对人民的利益、和对个人的利益。前者的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利益:就要坚持以大局为重,坚持服务、服从于大局利益。
2、如何正确看待利益观: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在当今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矛盾复杂多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理性地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①、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视域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建设先进文化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人民利益的至上性,也决定了党没有超越于人民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施行恩赐、包办、行政命令的权力,没有在人民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为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去认识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按照保证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真正为广大人民所享有的价值取向来推动历史进步,从而使社会进步在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得到持久的动力,让人民群众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因为党的理想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离开了人民利益,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理想才能鼓舞人民前进,目标才能变成现实。因此,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人民利益这一根本目标,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并不否认和排斥共产党人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我们党的先进性,并不排斥党员有个人利益,而在于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现阶段,我们党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进而带领全体人民共同致富的政策,首先是针对广大群众和基层普通党员的。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整天想着“先天下之富而富”,那就势必走上以权谋私、以权致富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在经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杂念所扰,不为亲情所困,不为私利所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正确的利益观在思想上扎根,在实践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在行动上结果。
我们党历来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指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一点儿也不能疏忽,一点儿也不能看轻。胡锦涛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做。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众志成城同心干,就在于人民群众能够从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具体行动中,认定红军才是自己的军队;从苏区政府打土豪、分田地等实事中,认清了红色政权才是自己的政权,从而使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根据地人民的怨声中觉察到民负过重而毅然接受李鼎铭“精兵减政”的建议,从而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执政者只有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摆在首位,才能赢得真诚拥戴和衷心支持。新时期市委书记的优秀代表牛玉儒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肺腑,就在于他把每件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都当作关系党群关系的大事来对待,件件装在自己心里,桩桩做得让人民满意。
民心如海,汇细流而成汪洋;民利如山,积碎土而成巍峨。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利益大于天,自觉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难解决的事情做起,真正给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②、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60年前毛泽东发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到邓小平提出的利民富民主张,再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执政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掌全国政权前夕就告诫全党,我们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就怕进城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万劫不复。什么问题最容易使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失去民心呢?最主要的就是执政党不再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丧失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上个世纪末,国际上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的教训从反面证明,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这种联系和服务来源于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互通,立场相连,命运与共,最终根源于利益相同。我们党要始终保持最大优势,避免最大危险,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选择共产党执政,在于共产党是坚持爱民、为民、利民、富民的党。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常怀爱民之心,才会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才能多办利民之事。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深怀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每次深入农家,都是紧握老农的手,第一句话便是“我是您的儿子”。地委书记的楷模孔繁森,把爱人民当作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因而把藏族老大妈冰冷的双脚放在自己的心窝上去焐;省委书记的表率郑培民,认定自己是“人民培养的书记,当然应该亲民、爱民、为民”,并把“对老百姓讲感情”当作做人为官的座右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正是以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谱写了一曲曲亲民、爱民、为民的新篇章。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键是落到一个“实”字上,即坚持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只有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身边,改革发展与自己息息相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在于坚持一个“恒”字,即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范畴。民主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民主革命胜利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升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生活幸福。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提升的各种利益需求,这样才能不断获得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基础。一个政党在特定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始终不渝。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脱离群众;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滋生既得利益;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权力失控。因此,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考验,就是必须在利益观问题上正确处理“一阵子”与“一辈子”的关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终身的考验。不管环境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强化爱民意识、为民意识、利民意识和富民意识。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③、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我们党立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且是我们衡量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剥削阶级政党作为少数人的政治代表,不论打着多么诱人的旗号,自我标榜得多么动听,其社会阶级基础和阶级本质决定了它必然是剥削阶级谋取私利的工具。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政治立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这是理所当然的。党的全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策略,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作为检验党和国家工作的最终标准,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终归宿。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样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坚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就必须由广大人民群众来检验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谁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老百姓心里最有数,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既看它的纲领和宣言,更看它的实践和行动;既不忘记它的过去,更注重它的现在;既关注它的过程,更注重它的结果。基于此,邓小平强调,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坚持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就必须由历史来检验我们的全部工作。先哲圣贤倡导“立功、立言、言德”。共产党员要争取光荣的政治归宿,就必须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像革命先烈那样,为党和人民留下精神美德,留下廉洁家风,留下民心民意;生前身后,清白如水,透明如玉,真正不愧对共产党人的称号,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绝不留下怨声连连。
坚持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还要正确处理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关系,在全社会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既要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又要代表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利益,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汇聚强大的力量。基于此,就要善于从政策取向和制度安排上找到和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正确反映和维护不同阶层、不同群众的利益。当前,特别要关心下岗职工、困难群众、城市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地区群众、农民工的利益,同时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把这些问题提上重要议程,优先重点解决特困群众的困难,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实际的体现。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